分享一个品牌控价与渠道治理方案

阅读:7 2025-10-20 19:15:51

一份全面且可执行的“控价方案”通常不仅仅是简单地要求卖家调整价格,而是一套结合了品牌定位、渠道管理、法律手段和技术的综合治理策略。

为大家提供一个完整、结构化的控价方案框架,品牌方可以根据自己品牌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填充。

一、 核心目标与原则

核心目标:

维护品牌价值与形象: 稳定的价格是品牌高端、专业形象的基石,防止因低价乱价给消费者带来“廉价”、“不保真”的负面印象。

保障渠道合作伙伴利益: 维护授权经销商、代理商的核心利益,确保他们有合理的利润空间,防止因恶性价格战导致渠道体系崩溃。

规范市场秩序: 建立健康、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,鼓励经销商在服务、体验上竞争,而非单纯的价格战。

为未来定价策略铺路: 稳定的价格体系是后续进行提价、推出新品等市场动作的前提。

基本原则:

合法合规: 所有管控手段必须在《反垄断法》、《价格法》、《电子商务法》等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。

有理有据: 管控行为应有明确的合同依据和市场数据分析支持。

刚柔并济: 结合教育沟通与严厉处罚,对无意违规者以引导为主,对恶意窜货、售假者坚决打击。

持续监控: 价格管控是一个长期、动态的过程,需要建立常态化监控机制。

 

二、 治理体系搭建(“三步走”战略)

 

第一步:内部梳理与预防(治本之策)

制定清晰的渠道价格政策:

建议零售价(RRP): 公布一个对消费者统一的指导价。

统一分销价/供货价: 确保对同级经销商的供货价格一致,从源头减少低价动机。

明确层级利润空间: 规定各级经销商的利润范围,使其有合理盈利。

限定促销权限: 规定未经授权,不得在任何平台(尤其是电商平台)进行低于特定折扣的促销活动。

完善法律与合同工具:

《经销商协议》补充条款: 在合同中明确加入“价格及渠道管理条款”,规定价格浮动范围、禁止跨区域/跨平台销售(窜货)、违规处罚措施(如罚款、扣除保证金、停止供货、取消授权等)。

知识产权资质准备: 完成商标、专利、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注册与备案,为后续平台投诉做好准备。

优化供应链与产品策略:

渠道产品差异化: 为不同渠道(线上/线下、不同平台)提供专供型号或包装,从根本上杜绝比价。

控制货源: 严格管理产品流向,通过产品溯源码等技术手段,追踪窜货源头。

第二步:市场监控与发现(耳目之策)

建立价格监控系统:

人工监控: 指派专人对主流电商平台(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等)进行定期搜索和价格记录。适用于初期或SKU较少的情况。

技术工具监控(推荐): 使用第三方价格监控软件(如“品牌卫士”),实现7x24小时全网自动监控,自动生成数据报告和预警。这是高效、全面的必要手段。

明确监控内容:

商品价格: 实际售价、优惠券后价格、到手价。

商品链接: 记录违规链接,作为证据。

店铺信息: 店铺名称、卖家ID,判断是否为授权经销商。

用户评价与问答: 从中发现假货、窜货的线索。

第三步:分级处理与执行(手段之策)

根据监控结果,对不同性质的违规行为采取不同措施:

授权经销商低价/窜货 ,有合同关系,熟悉政策但故意违规

1. 沟通警告: 首次发现,先沟通,了解原因(如清库存),要求限期整改。
2. 执行处罚: 对拒不整改或多次违规者,依据合同收取罚金、扣除保证金、暂停供货。
3. 取消授权: 对于严重或屡教不改者,终止合作,取消授权并公告。

未授权C店/个人卖家,无合同关系,货源不明(可能是窜货或二手或者假货)

1. 知识产权投诉(主要手段):
- 商标权投诉: 卖家在标题、图片中使用了您的注册商标。
- 著作权投诉: 盗用了您的官网、宣传册的图片或设计。
- 专利权投诉: 产品侵犯了您的外观设计或实用新型专利。
通过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(如阿里知识产权保护平台)发起,成功率较高。
2. 渠道溯源: 通过产品溯源码反查货源,处罚上游经销商。

售假店铺,价格极低,产品质量差,严重损害品牌

1. 公证购买: 购买商品并出具官方鉴定报告,以“假货”为由向平台发起严厉投诉。
2. 法律手段: 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,或委托律师发送律师函、提起民事诉讼。

 

三、 配套措施与工具

 

成立控价专项小组: 成员应包括销售、市场、法务、客服等部门人员,明确分工与决策流程,或者直接外包给专业第三方控价维权公司。

建立经销商沟通与激励机制: 定期召开经销商会议,宣导价格政策,听取意见。对遵守规则、表现优秀的经销商给予返点、新品优先权等奖励。

利用技术工具:

价格监控软件: 用于日常监控。

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: 用于处理未授权和假货店铺。

溯源系统(二维码/溯源码): 用于追踪产品流向。

四、 方案实施流程(PDCA循环)

 

1.计划(Plan): 确定本季度/年度的控价目标、预算,选择监控工具,更新合同条款。

2.执行(Do): 启动全网监控,专项小组按分工处理每日预警和违规链接。

3.检查(Check): 每周/月召开复盘会议,分析数据(如:违规链接下降率、主流平台价格达标率),评估控价效果。

4.处理(Act): 根据复盘结果,调整管控策略。例如,发现某个平台成为新重灾区,则加强在该平台的监控和投诉力度。

五、 风险与注意事项

 

法律风险: 避免与经销商达成任何形式的“纵向垄断协议”(即固定转售价),在沟通中应强调“建议零售价”和“管理措施”是基于维护市场秩序,而非垄断定价。

沟通风险: 与经销商沟通时注意方式方法,避免激化矛盾,导致渠道流失。

成本考量: 技术工具和人力投入需要成本,需评估投入产出比。

总结:

成功的控价是一个系统工程,“预防大于治疗,体系优于单点”。通过构建一个从源头预防、到过程监控、再到分级处理的完整闭环,才能最终实现价格的稳定和品牌的长期健康发展。

本文由 杭州务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10年品牌控价维权经验原创撰写,转发需要征得其同意。

 

 

免责声明: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,转载本站文章请标明来源
上一篇: 没有了
相关文章
{{ v.title }}
{{ v.description||(cleanHtml(v.content)).substr(0,100)+'···' }}
你可能感兴趣
推荐阅读 更多>